十五年前,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网络世界虚拟,现实生活真实。十五年后,相信没有多少人还会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从平常生活中浏览网络资讯、收发Email到网络购物、网上交话费、煤气费,再到刷游戏装备、买卖QQ币,再到网络相亲、视频会议,再到Blog和Miniblog记录你的生活,再到Facebook、人人网整合你的社交关系,再到街旁、Google Latitude标记你的出没地点,再到微信、对讲机查看附近的陌生人,网络已然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这样说,网络已然把人从虚拟拉回现实。甚至,网络对某些群体比现实生活重要、更真实。
网络作为新媒体的地位、公信力在不断提高。最早是报纸、刊物地位高,后来是广播电台,再后来是电视台,现在早已是网络的天下了。看湖南卫视一个节目,主持人在尾口播时报鸣谢,全是网络公司或产品赞助,电视广告已经被网络占领。以前大家相信电视上播放的广告,认为网络上到处都是招摇撞骗的人——尽管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现在人们已经认清官方控制的喉舌的种种谎言,已经对各类"影帝"、"砖家"、"叫兽"的表演不买帐,而真相、正义、公民社会的价值观,正在通过网络普及。网络十五年,开启了中国民智。兲朝的管理者再想用过去那一套思维和手段愚民,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尽管网络也有阴暗、欺骗、谎言、肮脏的一面,这不正说明网络也是真实社会的一角?但网络,同样有自由、开放、传播、分享、平等的一面。
网络也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以前我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对一家互联网公司产生好感,跟很多喜欢Apple产品的人那样,我认同Google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作恶。Gmail、Google Reader成为每天必不可少需要使用的产品,Google产品在设计上的简洁、实用、高科技理念,也影响着我的审美趣味。今年年底准备装修房子,打算以简洁、实用为基本设计理念,至于装修风格什么的都是浮云;Firefox的自由定制,让我第一次使用就爱上它,使用至今已有四年多。以致于今年夏天在Firefox授权的淘宝店(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授权)买了四件印有Firefox Logo的T恤衫,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网络也在划分整合新的江湖势力范围和社会阶层。QQ的VIP会员、等级制度、新浪博客名人战略、微博加V战略,让一部分草根脱颖而出,也让更多的草根黯然神伤。一个小小的网络ID、一串够短的QQ号码、一个独具创意的Email用户名、一个简单实用的顶级域名,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那些好的域名、ID,早已被先落网者占据,后来者只有绞尽脑汁、别出新意,才能注册到中意的ID。一个好的网络ID,成为互联网身份的象征。很多人做起了倒卖这些网络ID的生意,有人因为投资域名而发家致富,也有人因为偷盗QQ帐户而被判入狱;有人因为一个好的互联网创意获得风投资金,也有人因为投资不慎倾家荡产、负债累累;有人因为互联网的曝光失去名人光环,也有人因为亿万网民的关注而光荣加冕……几家欢喜几家愁。
网络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资讯自由传播、平等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让那些害怕民众知道真相的政府心惊胆颤。封锁与反封锁,审查与反审查,追求自由与限制自由的力量此消彼长。Twitter、Facebook、Google+、Dropbox等一大批国外优秀的互联网产品被挡在高墙之外。门户网站的敏感词列表越来越长,可以访问的优秀网站却越来越少。互联网上似乎处处有雷区,一不小心就会触雷。使用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常常被重置。因为无处不在的敏感词,网民发明了新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由于GFW的兴风作浪,翻墙工具、VPN付费服务总在暗地里流传。
网络还是一个表达与倾诉的港湾。互联网兴起以前,话语权掌握在平媒、电台和电视媒体手中,各类报刊杂志、电台热线、电视节目高高在上、固步自封,拒普通观众于千里之外。他们都是一个个封闭独立的圈子、一个个高高在上的坛子,普通人想挤进去,难于登天。互联网兴起后,你可以注册一个ID,在网络平台上激扬文字、表达看法;你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港湾,寻找同类、倾诉感情。
风水轮流转,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也把虚拟变成了现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