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一开始,我就认为每对新人的故事才是重点。现代工业文明和商业发展,早已消解了传统社会的民间文化习俗和礼仪,大部分婚礼都是工业化标准流程的策划执行,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想在这个背景下玩出花样、玩出新意比较困难。再者,观众在屏幕上看惯了各路明星、名人、达人作秀耍嘴皮子,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生活,更让我感兴趣,也更能打动人。
第一天晚上约见了一对平民小夫妻,男孩28岁,女孩大他一岁,姐弟恋。男孩在移动公司上班,做工程线路一类的工作。女孩毕业后辗转了几个地方,上一份工作是在丰田4S店做销售,上了几个月班后觉得没意思,想自己开店。于是在长沙步行街潮流特区租了一间小门面,卖女款成衣,女孩当起了老板娘。当晚见面就是在他们小店附近的麦当劳。两人都毕业长沙理工大学,毕业五年,攒了一点钱,在长沙近郊买了一套小房子,剩下的钱再从朋友那儿借了一部分,开了这间小店。这几乎花光了他们所有积蓄,所以婚礼只能从简,六千元的预算。
他们俩都不是长沙本地人,男孩老家在湖南娄底,父母离异,父亲在贵州矿石场工作,一年难得回几次湖南。母亲在河南,已经在那边组成新的家庭,也是做矿产物流工作,把河南的矿产运到北京卖,赚差价。一家三口,天南海北,支离破碎。男孩对我们说,长沙对他来说,是家吗?好像不是。女孩老家山东临淄,在长沙读书,毕业后暂时留在了湖南。她说,她想让男孩跟她回山东,男孩在北方不习惯;男孩让她跟自己回娄底老家,女孩也不愿意,两人只好滞留长沙。他们的婚礼,要在女孩老家山东办一次,款待女孩山东的娘家人。还要在长沙办一次喜酒,款待两人在这边的亲朋好友,女孩的直系亲属也会从山东坐火车过来参加。对于很多异地恋情,多地办喜酒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男孩年龄小一岁,却表现出少有的老成。肯承担,肯担当,女孩爱逛街购物,花钱有点大手大脚,他能忍受。女孩对工作心浮气躁,毕业后已经换了几个工作,一不高兴就辞职不干,他也没脾气,由着她的性子来。女孩有段时间几个月没工作,宅在家里玩,他也没什么意见,只要她开心就好。但是对自己,男孩却是生活简朴,能省则省,买房、开店的钱,大部分都是男孩这几年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我们问他对两人的婚礼有什么想法,他说他想做自己婚礼的司仪,一来可以跟别人的婚礼不一样,二来,他没说,我知道是可以给婚庆公司少支付一点钱,省钱。
女孩当着我们的面说,她看上他最重要一点,就是男孩务实、踏实,对她什么都舍得,对她什么都好,平时从不乱花钱,也不想其他男孩子那样浪漫,节日、生日为女友送一束玫瑰花什么的,特别实际。
当晚在人声鼎沸的麦当劳里,聊了很多。对于这一对新人来说,娄底不是他们的家,父亲不在那里生活了;河南不是他们的家,母亲已经在那里组建了新的家庭;山东不是他们的家,从小生活南方的男孩,不适应北方的生活习惯,除了女孩,这里也没有他的家人和朋友。于是,长沙就成了他们暂时的"家",一套还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个还算体面稳定的工作,一种还算自主经营的事业,成为了他们暂留长沙的理由。
我们想让观众看到这对小夫妻的平凡故事,想为一对新人策划一场与众不同的婚礼,想让他们在这个勉强可以称为"家"的异乡、感受家的温暖。可是,我们可能无法做到一个完整的家,当男方的父亲、母亲来到长沙参加他们的婚礼,当女方的亲属来长沙喝他们的喜酒,他们会对这场婚礼持有怎样的心态呢?他们会对这场婚姻说出怎样的祝福呢?这对新人自己,又会怎样看待未来的生活呢?什么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心灵的最终会停靠在哪个港湾呢?
当终身大事只能一切从简,当大日子变成一个平常日子,这一场婚礼还剩下什么?只是一个传统风俗的惯性沿袭而已。后来,他们打电话过来,婉拒了我们直播他们婚礼的要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