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一零:进退雍容史上难,互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此诗下作者自注云"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乙亥四月二十三日出都。"龚自珍祖父、父亲都在朝廷做官,外祖父是著名学者段玉裁,可谓书香世家,到龚自珍这一代算是官三代了,可惜龚自珍考试不争气,文章做得极好,却总是考场失意,难以实现胸中抱负。到乙亥年间,连个小小的京官也混不下去了,只好黯然辞官还乡。《乙亥杂诗》大部分就是出都还乡途中所写。这首"三世百年"的感慨,可能作者想的是自己壮志难酬、难以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但我个人读来却觉得龚自珍有点得瑟的意思,想起今日那句"我爸是李刚"的得瑟。
己亥杂诗 一一: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此诗下作者自注云:"唐碑额有近百字者"。这一首得瑟的意思更加明显,"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不知这是辞官后的自我安慰,还是作者真的这么想的,不过得瑟的意思还是很明显。这种得瑟首先来自祖上光环,其实是自己满腹经纶,所有后二句的结论有两个,一是有资本向渔樵显摆自己在朝廷里受到君王恩泽的那些事儿;二是自己死后墓碑行状不需那么多"自我说明",因为本事已经很牛逼了。其实最后这话说得有点没底气,他还是很在意碑额上的文字多寡的。
关于"唐碑额有近百字者",刘逸生先生注引唐代韩愈替人写过的一篇行状,碑额如下: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汴州刺史充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颖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行状曾祖仁琬皇任梁州博士祖大礼皇赠右散骑常侍父伯良皇赠尚书左仆射。
这么长的碑额,连祖宗八代都翻出来说一遍,简直坑爹啊。现在很多孩子别说明白这题额是什么意思,估计连如何句读都难以下手。这么夸张的身份头衔,跟现在躺在八宝山里的那伙人的追悼会上的悼词有得一拼。
己亥杂诗 一二: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他年金鐀如搜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此诗是在前二首的基础上继续胡意淫,前面还说向渔樵显摆,如今却在想象以后朝廷要查询收集各种朝廷掌故和事体,可以到他归隐之处来请教。得瑟中却对朝廷流露出无限留恋。可惜已经无人向他请教,龚自珍出都后第二年,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天朝终于一步步走向垮台的命运。再一年,龚自珍暴卒于他任教的江苏丹阳,时年五十岁。如果龚自珍可以多活那么一二十年,估计诗才更加了不得,可惜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