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三侬赘人广自序》,一篇长达万余言的自序文。翻到文章最后一页,看到清人张潮的一段话,大意是说不嫌其长,只恨其短。上网一查,才知这篇《自序》出自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第二十卷。
之前买过张潮两个版本的《幽梦影》,一本是袖珍书,前有一篇《菜根谭》,大学期间,几乎每年寒假回老家,都会在寒夜里翻看一遍;另外一个版本是中华书局出的插图本,将张潮的文字分为二百多则,注释较多,每一则文字后附有清代当时文人的"留言",还有今人短评。说起来,写微博也不是今人独创,从孔夫子和弟子的《论语》,即可看作一条一条的微博。只是《论语》是语录体,《幽梦影》则属于笔记体。
回过头来再说这篇《三侬赘人广自序》,作者汪价是清代一刀笔吏,说实在的,跟如今这些写软文的、写人民日报社论的、引导舆论当五毛的,大概属于同行吧。所谓"广自序"就是范围较长、篇幅较长的自传文,汪价一生还算过得太平,除了一次吃了官司下狱,似乎其他的那些灾难,在他看来都是小事。
按照前文导读中近人朱剑芒的说法,汪价一生有几大快事,喝酒、狎妓、写文,真是一个爱玩的人、快乐的人。在自序中,他也无疑以自己这一生的经历为荣,笔下写来,既有趣,又有几分自豪。那样一个豁达、快乐的人,他的确有自我吹嘘的资本。
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幅。"对比汪价一生,当得起这几句评价。
这篇自序比起那么假仁假义、虚词客套的自传文,真实地可爱,真实地潇洒,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多年来的藏书达上万卷,但是几经灾难,或毁于火灾,或毁于兵乱,最后只剩下几卷,还是被人拿走了。读至此,我这个局外人是心疼的要命,那么多书啊,收集不易,而汪价只是付之一笑,全不当回事。
相对比古人,我的得失之心还是重很多,境界差远了。自序文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汪价与李云田看见有人为争钱而殴斗,便从"钱"的字形上做起了文章。
云田说:"古人名钱曰刀,以其锐利能杀人也,执两戈以求金,谓之'钱',亦以示凶害也。"汪价说:"两戈不敌一金,真神物也。"云田说:"得一金而来两戈,岂不可危?"汪价又说:"持两戈以求一金,亦复何畏?"最后,旁边一位老者笑而前曰:"此贪者之济以酷也。"
钱字身旁两把刀啊。当今这些贪官污吏,走狗奴才,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兲朝就是捞钱的天堂,哪里会想到这两柄明晃晃的"戈"!也许只有某一天大厦将倾、老百姓"倒戈相向"的时候,他们才会翻然醒悟。而如今这个时代,何尝不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局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