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20101106

      昨夜翻看《历代名家精选集·袁宏道集》,第一部分是诗选,所选第一首为《古荆篇》,写权倾朝野的明相张居正生前身后之事,洋洋洒洒数百言,起句以"年年三月飞桃花,楚王宫里斗繁华"开篇,以"君看白雪阳春调,千古还推作赋才"结尾,描写张居正从生前骄横淫逸、权势倾天,到死后不过两年即遭籍没抄家、妻兄流徙的变迁,感慨宦海浮沉、人世无常。
      赵伯陶先生的注释非常详尽,对诗中用典、本事、翻译都不厌其烦,读来十分过瘾。翻看文后赵先生的【品评】,才知道这是袁中郎十七岁时的作品,唏嘘不已。虽说古典小说里经常说某某神童七岁能诗、十二三便能文,心下颇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虽不免夸大,不过也不是不能为之。尤其以有明一代的大才子袁中郎,在十七岁时既能写出如此深沉哀婉、感慨伤时的诗词,一点都不为过。
      十七岁,现在的孩子都在干嘛?是在寒窗苦读?还是在追女孩子?我十七岁时还在上高中,大约当时听着张信哲、许茹芸、王力宏、羽·泉的流行歌,心里憧憬着朦胧的初恋感情罢。也许还在暗恋某个明知不可能的女孩子。
      《古荆篇》之后,第二篇是《江上》(二首),绝句不长,权且誊录于此。
      其一:
      桃花春水满江头,独拥佳人翡翠楼。
      谁抱琵琶江口上,声声弹出小梁州。

      其二:
      二月山花接郡城,绛桃垂柳独分明。
      请看高冢宫人草,别作青春一段情。

      依照赵伯陶先生的注释和品评,这两首诗都是写袁宏道与一个会唱《小梁州》的青楼女子的情事,时年作者十九岁。除了这两首之外,袁中郎还有一首七律,也是写这位唱《小梁州》的女子。为何袁中郎对这位风尘女子如此挂怀,念念不忘呢?在文后品评中,赵先生用了"饶有兴味"四字。
      在娱乐频道混迹多年,依照一贯的恶趣味,容我对这段影影绰绰的情事八卦一下,风流才子袁中郎之所以对这位风尘女子念念不忘,有两种可能。第一,这位风尘女子是袁中郎的初恋。第二,这位风尘女子是袁中郎的初夜。
      说到这里,如果道学家有幸看到此文,并且能有耐心读至此处,肯定会跳出来大声斥责,歪理邪说、一派胡言!好吧,其实还有一种可能,这位风尘女子是袁中郎在年轻时结识的一位红颜知己,彼此两情相悦,所以袁中郎对她念念不忘。这样肯定能入道学家们的法眼了吧。
      其实有明一代,文人士子放浪形骸,比之魏晋六朝的名士,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不说李卓吾自视为"异端",公安三袁承袭其"童心说"而开创"性灵"这一文学流派,也是倡导遵从内心的真实需求,解放天性,爱欲好恶,皆可直抒胸臆,不必隐匿的。相比于袁中郎的真实可爱,如今这些一边喊着清正廉洁、执政为民,一边男盗女娼、穷奢极欲的假道学们,不知有多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