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麋公

      《陶庵梦忆》第五卷有一篇题为"麋公",就是麋鹿的意思。麋鹿这个词还是在中学英语课本上认识的,英文是milu deer,当时才知道这个动物就是传说中的"四不像"。当时最讨厌英文课了(当然现在仍然不喜欢),这篇课文学过就学过了。昨晚继续翻看《陶庵梦忆》,看到《麋公》一则,忽然记起当时上学时的情景。
      《麋公》一则是讲,有个走四方的老郎中,捕获一头麋鹿,然后以种种残酷的手段加诸麋鹿身上,"以铁钳其趾,设鞼韅其上,用笼头衔勒,骑而走,角上挂葫芦药瓮,随所病出药,服之辄愈。"大概是这种骑着麋鹿卖药的宣传手段很好,颇有仙家之风,所以被当时的愚民传的神乎其神。
      本来看这么一段也没什么,无奈最近此书和《护生画集》同时在看,不免多出几分悲悯之心。见到卖药郎中如此对待一只动物,确实有些看不过去了。在张岱笔下,似乎轻描淡写,一只禽兽而已。但是这只可怜的麋鹿,实在是命运多舛,后来被卖药郎中卖与张岱家人,作为张岱的大父(大伯父?)的寿礼。张岱的大父人高马大,用张岱的话说,"大父伟硕,跨之走数百步,辄立而喘,常命小裾笼之,从游山泽。"我脑海里的画面是一个大高马大、身体健壮的中年人骑着一只气喘吁吁的麋鹿,那只麋鹿前世造了什么孽啊,今生要受这样的苦。
      然而到此,这只麋鹿的运命还不算完,又来张岱的大父又将它转赠陈眉公,张岱说,"眉公羸瘦,行可连二三里,大喜。后携至西湖六桥、三竺间,竹冠羽衣,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见者啧啧,称为'谪仙'。后眉公复号'麋公'者,以此。"古人附庸风雅,大概这位陈眉公,在当时士人眼里,也像李谪仙那样,"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吧。然而李谪仙也只是说说而已,却被后来人实践了,完全不顾这只麋鹿的感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