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欢你

故事的开始大概是这样的。

最开始,很多人不满现状,为了共同的信仰在奋斗。一些人抛头颅洒热血,另一些建立新王国。新王国的缔造者开始时可能还有点理想追求,想要干一番事业,但历史的惯性让缔造者迅速腐化,当初的理想、担当在现实的诱惑面前归于沉寂。

而缔造者的继承人往往比之先祖更加不堪,他们生长于后英雄时代,生于安乐,责任、理想对他们来说,早已渐行渐远。当理想、责任这些宏大的字眼渐行渐远,出现新的忧患,即信仰危机。

继承人开始重构信仰,于是一场荒诞、疯狂的造神运动开始了。在那些疯狂的年月里,先烈们、缔造者成为图腾,让愚夫愚妇仰望,让普通人失去理智。造神运动虽然荒诞,毕竟那时的愚民有这样一种虚无的理想,可悲的是到后来,连这点虚伪的信仰也破灭了。

然而破灭不等于黑暗时代的到来,而是开启民智、光明前途的到来。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再也不太理想、信仰之类的字眼了。人们终于失去理想,终于不负责任,包括对自己负责。过往的历史,早已人事已非。只剩下一些遗老遗少们,还依稀记得一些关于信仰、理想、责任的字眼,时不时在心里闪现一下。

2005年8月末,刚刚过完暑假,我从千里之外的家乡乘坐火车到湖南,开始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我记得我是8.29到达学校的,当晚跟同班的宏宇同学在北山的一家小饭店里吃晚饭。小饭店的角落里摆着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不太清晰的屏幕上正在现场直播2005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当李宇春、张靓颖和周笔畅出现后,我记得当时嘟噜了一句"这三个女孩,只有那个长头发的还长得像个女人。"一个多月后,2005年10月初,我进入超级女声的诞生地——湖南娱乐频道。

当时娱乐频道在湖南各大高校招聘,最终通过面试进入实习名单的大约15人。我与其中的大多数仅有过一面之缘。因为经过几天简单培训,大家就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去实习了。平日里很忙,我们这一届应聘者,几乎很少有在一起交流的机会,除非两人在同一部门或栏目。大概是过了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很多人陆陆续续都走了,第二年年初,只剩下3个人。我,和我同校同学院的一个女孩子何忱,还有一个叫程倩的女孩子——我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是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居然分不清她的性别。

后来,程倩跟随超级女声的主创廖珂去了湖南卫视,先后做过《节节高声》和《喜剧之王》等节目,都不温不火、昙花一现。再后来,何忱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职。那一届的招聘,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有一天我在广电大楼后门散步,意外碰到何忱。问她近况,她说她现在也没干什么,就在每天吃、睡、玩,语气淡淡的。做过电视的人,很少有人再回到这个行业。2005年的那次招聘规模很小,如今还在频道的人,大多数应该不会记得当时有过这样一次招聘了。

2006年4月,趁着前一年超级女声的东风,娱乐频道进行了一场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招聘会。当时我在公共事务部工作,记得我们当时在全国多个城市发出招聘简章,台长、副台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等大老板还在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某个大厅里进行了一场隆重的招聘说明会。经过层层选拔,这次招聘从全国各地选出36名进入娱乐频道实习。这36人后来齐聚长沙,在烈士公园附近的一个宾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我当时负责管理他们。实习期结束后,选择留下来的大约不到20人。

以后的几年时光里,我和这一届招聘当中的大多数人成为朋友,我们是电视湘军的一分子,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姐妹。再后来,一些人选择离开,一些人选择坚守,一些人不复当年激情,一些人变得面目全非。

芳华流转、风吹云散,我看着很多人离开了这个集体。忘记是到2009年还是什么时候,我心里粗略盘算一遍,那一届招聘,最终留下来的人,只剩6个。再后来,妖精离开了,大崔离开了,周舟离开了,一直到2011年末,小黄也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当初全国招聘,层层选拔,一如当年的超级女声层层晋级,36个人,如今只剩下张琛、吴力两个人了。

从1999年开台以来,十多年时光,娱乐频道就像一个长不大的任性孩子,她缺乏耐性,缺少沉淀,她离经叛道,无所畏惧。她似乎有着挥洒不尽的热血和汗水,有着取之不竭的力气和能量。眼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编导离开,一个又一个的青春年华老去,而这个孩子,似乎从未放在心上。这里,似乎不是我们的家。我们缺乏安全感,缺乏归属感。

是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冲劲十足,我们在机房里不眠不休、我们连续熬夜、我们全年加班,我们享受奋斗过的瞬间成就感,我们不断透支身体和健康,我们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我们挤压掉仅有的私人空间,只为了一份责任,一个梦想。而最后很多人发现,所有的这些都归于虚幻,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我们在台前幕后编织一个个梦,别人的梦。我们介入别人的生活,我们与他们产生交集,我们改变了一些人,我们也在时光里改变了自己。

从当年的二十出头到如今的年近三十,我们把生命里最好的一段年华,献祭给这里。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们曾经那么骄傲强悍,那么不可一世,那么气壮山河,为什么到后来还是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呢?因为,我们把生活弄丢了。

于我个人,从一个小小的办公室职员,到节目部一个小小的编导,在到成长为一名老编导,再到自己带新编导、实习生。看着身边的兄弟姐妹从80后变成85后,再到现在身边几乎全是90后。以前对80后、90后的划分方法嗤之以鼻,如今却发现,不同年代的时光照在不同的躯体上,雕琢出不同的模样啊。这种感受,虽不是江山流转的隔世苍茫,却也有点时过境迁、人事已非的味道。

回到理想与责任的层面,如果说1999年建台之初的那些70后,多少还能感受到一点后英雄时代的流风余韵,身为80后的我们只能听听遥远的传说了。而如今的90后,他们更加不会为了某个虚无的理想去付出了。

故事的开始总是那么激励人心,故事的结尾有些灯火阑珊,至少对我是这样,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是那个时代的人理想、信仰的终结。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早已与你无关。

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欢你。

在属于你我共同的时代里,我只缅怀你。